截至昨日,已有至少98個中央部門公開了去年決算和“三公”經費的情況。財政部統計,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財政撥款決算支出93.64億元。其中國家稅務總局一家去年三公決算經費逾20億元。
□報告解讀
決算內容豐富實際支出微降
從已經公布數據的部門來看,相比去年,2011年的決算內容更加豐富,不少單位“三公”經費的實際支出也微幅低于預算規模。
不僅如此,最高檢、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、全國政協辦公廳等非國務院部門也公布了其相關的2011年度決算和三公數據。而外交部雖然公布了2011年
部門決算主要數據和行政經費,但未公布“三公經費”。
此外,根據財政部提供的數據,2011年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財政撥款決算支出93.64億元。其中,因公出國(境)費19.77億元,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59.15億元,公務接待費14.72億元。2012年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財政撥款預算79.84億元。其中,因公出國(境)費21.45億元,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3.48億元,公務接待費14.91億元。
與2011年決算相比,2012年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預算減少13.8億元,不過主因是從2012年起,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總額中,不包括武警部隊。
□專家點評
還可砍至少三成出國費
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表示,他認為應該砍掉三分之一的因公出國(境)費,約為7.15億元,以便促成三公經費的實質性降低。
他介紹,雖然今年部分單位的三公數據有所減少,但幅度大多是百分之零點幾。他建議,為了讓三公支出能有本質性的減少,把擠出的富余經費投入到民生領域,有關部門首先就應該大刀闊斧的削減因公出國(境)費。
他認為,即使整體砍掉三分之一的因公出國(境)費,對于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也不會產生太多直接影響。按2012年中央本級“三公經費”財政撥款預算看,因公出國(境)費為21.45億元,其三分之一即為7.15億元。因此,有關部門在審批因公出國的項目時,一定要嚴格,堅決去掉那些可有可無、對政府部門工作開展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出國項目。
此外,各部門應盯緊公車消費這個三公大戶。目前部分單位存在只用好的新車、為此巧立名目不斷購進新車的問題。而舊車多因此被束之高閣,出現資源浪費。
他建議,有關部門可加強公車管理,嚴格審批新車購置指標。另一方面可拍賣部分舊車,為財政帶來額外的收入。
□學者對話
下一步應重視制度建設
昨天,記者就中央部門公布“三公”經費的特點、今后的發展方向和透明等問題,采訪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。
記者:今年部分單位三公數據有所減少。您認為三公還可以擠出幾成水分?
劉:政府部門行使其職能確實要有三公經費的支出。降低三公支出,必須一步步來。
當前,三公支出最迫切的是要加強制度化建設,界定三公支出的標準和使用范圍。其次,人大、審計、財政乃至媒體,都要在三公使用過程中加強監督。最后,對于違規者必須問責。
記者:哪些渠道能讓公眾的質疑得到回應?
劉:由于信息的不對稱,我認為建立一個有問有答的對話渠道是很必要的。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出臺有關規定,明確對公眾或媒體的一些焦點問題,相關部門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予以答復,從而建立起一個意見表達機制的橋梁,形成一種良性循環。
記者:有公眾質疑今年的公開沒有支出細節的去向。這方面有哪些完善的空間和舉措?
劉:首次公布的行政經費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進步。下一步,有關部門也要對此加強監督,公布行政經費的細節,對使用作出較細致的說明和解釋。
我相信今后的公開會更加細化而且合理。
□熱點回應
質疑地震局預測經費低說法存偏頗
昨日,有媒體和網友質疑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經費不足公車消費1/13,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認為,這種說法有些偏頗。
劉劍文分析,實際上,中國地震局除了地震預測經費,還有震情跟蹤、科研培訓、地震信息傳輸及管理等許多相關工作,也都按規定撥付了相關經費。公眾對于三公不應片面的加以對比,只抓住某一項來簡單對比,并據此就認為某些部門“不作為”。
2011年度國稅系統“三公經費”財政撥款決算支出20.38億元。公車支出費用占了大頭,達到13.7億元。其中,購置費支出4739.52萬元,主要用于國稅系統報廢車輛更新;運行費13.2億元,主要用于稅務稽查、稅收征管、納稅服務等執法執勤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的燃料費、維修費、過路過橋費、保險費等支出。至2011年底,國稅系統共有執法執勤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保有量49850輛。
本報記者趙鵬
潤滑設備 |